和服(わふく,wafuku) ,是日本的民族服饰。 江户时代以前指吴服,语出《古事记》、《日本书纪》、《松窗梦语》,源自日本本土弥生服饰结合东吴服饰的混血产物,德川家康时期正式称为和服。 在称为和服之前,日本的服装被称为“着物”,而“吴服”是“着物”的一种,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马乘袴、大纹、肩衣袴、狩衣等,这些都非源自吴服,而是源自本土的弥生服饰,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传统服饰。十二单则是弥生服饰结合吴服、唐服、鲜卑服饰的优点,后期加以改良而成,之后又有改进和创新。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。德川幕府时期由“着物”、“吴服”改称为和服,成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。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(ようふく),指来自西洋的衣饰。需要注意的是吴服只是“着物”的一种,而和服是由“着物”直接演变而来,因而不能单纯的说和服来自于吴服。只能说和服中的浴衣来自吴服,来自对吴服的改进。
在日本,出席冠礼(成人式)、婚礼、葬礼、祭礼、剑道、弓道、棋道、茶道、花道、卒业式、宴会、雅乐、文艺演出、庆祝传统节日,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。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。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。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·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和服种类繁多,无论花色、质地和式样,千余年来变化万千。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(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,偏重黑色,款式较少,腰带细,附属品简单,穿着方便;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,腰带很宽,而且种类、款式多样,还有许多附属品),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,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,以示慎重(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、成人式和服、晚礼和服、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)。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,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(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、布袜,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,梳理不同的发型)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。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,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,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。
和服属于平面裁剪,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,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。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,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,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。如将和服拆开,人们可以看到,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,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。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,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。在制作和服时,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,高矮胖瘦不同的人,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,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。因为,它可以因人而异,在腰间调节尺寸。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,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,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,但它却能显示庄重、安稳、宁静,符合日本人的气质。不仅如此,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;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,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。由于和服比较宽松,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,且和服的袖、襟、裾均能自由开合,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。
通气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,因此和服的袖口、衣襟、衣裾均能自由开合。不过,这种开合,尤其是衣襟的开合,有许多讲究。不同的开合,具有不同的含义,显示穿著者不同的身份。例如,艺人在穿着和服时,衣襟是始终敞开的,仅在衣襟的"V"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。这种穿着方式,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,显示一种含蓄的美,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。反之,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,则须将衣襟合拢。但即使是合拢衫襟,其程度也有讲究,并以此显示穿著者的婚姻状况:如果是已婚的妇女,那么衣襟不必全部合拢,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。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,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。事实上,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,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"教室"。1964年日本专门成立了“装道礼法着物学院”,培养出了大量的装道和服专家,普及和服着装、礼法、和裁、创意、美容以及出版图书。1966年全日本着物振兴会成立,提倡11月15日为和服日,并号召大众在七五三节穿和服。
和服的种类很多,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,未婚,已婚之分,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。昭和13年(1938),日本文部省成立「作法教授要项调査委员会」,当时礼法的最高权威、贵族院议员德川义亲侯爵任调查委员长。不久文部省颁布《昭和国民礼法要项》。《礼法要项》对国民礼服进行了详细的规范,采用了江户武家士族的礼服。日本男子国民礼服源自室町江户时代的武士朝服。明治四年颁布散发脱刀及制服着用令,规定大臣、参议、诸省长、次官除了朝仪以外,以羽织袴为便服。明治十年太政官宣布羽织袴为官吏通常礼服,此后成为日本男子国民礼服,即纹付羽织袴,也作为成人式、婚礼的礼服。
女性和服色彩艳丽,腰带宽,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,还要配不同的发型。已婚妇女多穿"留袖"和服,未婚小姐多穿"振袖"和服。此外,根据拜访、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,穿着和服的图样、颜色、样式等也有所差异。
留袖和服
留袖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,黑留袖就是黑色的留袖,黑留袖为已婚女性最正式的着装,在两胸前、两袖、背后有5个家纹。而只有三个家纹的为次正式的。未婚女性不能穿黑留袖。色留袖就是彩色的留袖,色留袖为较平常的服装,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着。
振袖和服
又称长袖礼服,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,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"大振袖","中振袖"和"小振袖(二尺袖和服)",其中穿得最多的是"中振袖"。主要用于成人仪式、毕业典礼、宴会、晚会、访友等场合。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,所以已婚妇女穿"中振袖"的也越来越多。
振袖和服
访问和服
访问和服的历史不长,乃是明治时代因应洋服的"Visiting Dress"而产生的类别。访问着并没有已婚未婚的分别。访问着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,它从下摆,
左前袖,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,特徵是称为「絵羽(えば)」的这
种形式。指的是在访问着上的图案,跨越缝线,可拼成一整幅大图案。也就
是说将访问着整件摊开时,可看到完整的一幅大图。适合访问着的有:友人
婚宴、派对、陪同入学典礼、茶会、同学会、相亲等社交场合。
付け下げ("付下"和服)可以看成是访问着的简化版。袖子,前后身,
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 印染的和服总称。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。付け下げ并没有「絵羽」这种形式,所以图案是分散的。另外付け下げ一般并不加上家纹。适用的场合与访问着类似,但较不适合正式仪式。
小纹和服
小纹可作为常服。与和服中的大的或中等的图案不同,它采用的是用纸型印染碎小花纹的工艺,因此配以这类纹样的和服被命名为“小纹”。时至今日,小纹和服的定义有所改变,人们把无论图案的大小,只要是有反复印染的纹样的和服,都统称为“小纹”。
注意:搭配小纹的是正装腰带“袋带”和“名古屋带”,另外由于小纹属于接近便服类的和服,也可以选择带幅较窄的“小袋带”。鞋子方面,既可搭配草履,也可搭配木屐,但一定要穿足袋。
色无地
“无地”的意思就是没有图案,于是和字面意思一样,“色无地”就是指在和服中,整件衣服仅有除了黑色以外单一色彩而没有图案的一类和服(黑色是丧服)。虽然没有图案,不过允许有织出来的暗纹。
如果在色无地上缀有家纹,那么它是和“访问着”同级的礼服;如果没有缀上家纹,则是次级礼服,或者是日常服。而且如果使用黑色的腰带,它又能能作为次级的丧服(参加丧礼穿的衣服);如果配上九寸带,它甚至还能作为参加法事的服装。因此,色无地是对穿着的时间、场合不太挑拣的、应用广泛的种类。
没有家纹的色无地给人一种便装之感,带有一纹(衣服背缝上有一个家纹)的色无地就可以用作参加茶会、祝贺会的次级礼服,如果带有三纹(背缝、左右肩各一个家纹)的色无地,格调几乎可以说比付下、或者是没有上家纹的访问更高了。
色无地也很适合在茶会上穿着,因为茶道讲求洗脱铅华,平淡宁静,所以色无地可以说是最符合茶道旨趣的服装。如果在法事、为熟人守夜、丧礼等场合穿着色无地,一般选用颜色朴素,带有一纹的色无地。要注意的是,尽管颜色朴素,但是如果衣服的暗纹是吉祥意思的纹样的话也是不太合时宜的。
丧服
丧服便是在丧礼上穿的和服,全黑(除长襦袢外),包括腰带等一些小物都是黑色。带家纹,属于五纹和服。有些丧服没有暗纹,有些带有纱绫形、云、莲、流水、波等暗纹。
婚服
花嫁衣裳(はなよめいしょう)为女性结婚时的服饰,是最正式的礼服,源自江户时代武家大礼服。日本的传统婚礼为神前婚礼;而花嫁衣是神前婚礼的必要穿着。花嫁衣主要分为三种,包括打挂、白无垢以及振袖(通常为大振袖),色调以白或红为主。打挂是幕府时期侯国夫人的正式礼装,仅在节日、庆贺仪式上着用。未婚女性也可以着用。白无垢是幕府时期士族女子婚礼礼服,绫、纶子、羽二重质地。结婚当天只穿着白色打卦,因为白色象征纯洁(又一说女子嫁入夫家便是在娘家死去了,白色又是寿衣的颜色)容易沾染夫家的颜色。结婚几天后才换上色打挂(带夫家家纹的)。
海老茶袴
明治时代,女子国民教育开始普及。明治时代学习院女学部长、华族女校校长、女子礼法家下田歌子把男子马乘袴改造后的海老茶袴作为女子校服。海老茶袴也多作为女子毕业着作为毕业典礼的礼服。鞋子可以是正装草履,也可以是靴子,配靴子是大正时期留下的穿法。
浴衣
沐浴之前所穿。夏季纳凉节庆时穿着的和服。可直接贴肤穿着。可搭配木屐,草履,西式凉鞋也可以。江户时代以前,和服的“浴”字是指“热水”,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“汤帷子(Yukatabira)”。帷子指单衣,即用于单穿的衣物。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,和桑拿很相似。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,都穿着汤帷子入浴。汤帷子被称为“和服”始于江户时代。后来,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,洗浴时不再穿衣,而是浸泡在热水中。于是,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,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。从价格上来说它和真正出席宴会的和服相差很大,一般在10万日币左右,而出席用的和服则至少要100万。1人民币大概是16日元。
男式和服
纹付羽织袴
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羽织和袴为正式礼装,即纹付羽织袴,羽织服地为羽二重,袴地为仙台平。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打褂和袴也只作为略礼装,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。小袖长着、浴衣则作为常服。